佳粹新闻     
行业新闻     
 

北京秘书处: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大成国际中心D座6A01室
电话:010-59624789
传真:010-59624789
电子邮箱:info@jiacuichina.com
邮政编码:100024

行业新闻  
全球低碳经济革命与中国碳金融之路 -- (中国金融网)

 

  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唯一手段,是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建立与其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碳金融体系。欧美发达国家在碳金融体系的建立上已经先行一步,中国要想在未来世界低碳经济格局中占据一席之位,现在必须迎头赶上。

  4月25日,由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服务集团主办的“2010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六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就中国碳金融体系的建立及其意义,发表了精彩演讲。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所所长樊志刚认为,要使整个中国国民经济处在低碳状态下发展,必须把现在庞大的存量产业结构调整到符合低碳发展的这样一个状况。

  樊志刚说:“银行可以发挥非常积极的这样一个作用,通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信贷,通过信贷结构自身的调整,来推动促使、引导整个中国这样一个产业结构,进行一个大的调整的过程。使现有的高污染、高耗能等为特点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低能耗、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这样一个产业结构。通过不断调整,增加我们产业结构的绿色程度,最终使它由浅绿变成全绿,银行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谈到建立碳金融可行性和重要意义时,中国银行资深国际金融专家王元龙说,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大政方针,但如果没有碳金融的支持,这就是一句空话。对建立碳金融市场王元龙建议首先建立统一的碳金融市场,培育中介机构促进碳交易。

  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金融服务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世红认为,低碳经济是一个战略性话题和战略性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碳金融产业,发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都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里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地方如何发展碳经济的问题,何世红建议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为地方发展低碳经济给予大的推动力。

  碳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碳金融衍生品。王元龙认为,碳金融衍生品的缺乏将制约碳金融体系的发展,必然也会影响中国在全球领域中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所以发展碳金融工具已经是当务之急。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研究员张茉楠建议中国在建设碳金融衍生品市场时,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着手设立中国CDM基金,加快开发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提升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的定价能力。

  低碳经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如果我们在低碳经济中掌握了话语权、主导权,中国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将继续受制于人,在今后的国际舞台上失去我们应有的地位。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研究员张茉楠呼吁国家尽快建立、完善与发展低碳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系。

  张茉楠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独霸地位在削弱,美元已经逐渐失去了国际货币的优势,现在各国都在利用发展碳经济争取碳货币的主导权,提升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建立完善的碳金融体系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改变中国目前在国际碳市场价值链中低端的现状。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警示就是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是一个危险的市场。所以建立碳金融体系的同时也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王元龙认为,碳金融监管需要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法律法规来规范碳金融发展、完善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三个方面入手。并且金融机构内部也要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中国未来的国家大政。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们遇到的挑战和压力更多、更大。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正处于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Copyright © 2009-2025 Shenzhen Babaiban Commercial Management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Home Page Designed by Jiacui Design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