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粹新闻     
行业新闻     
 

北京秘书处: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大成国际中心D座6A01室
电话:010-59624789
传真:010-59624789
电子邮箱:info@jiacuichina.com
邮政编码:100024

行业新闻  
企业走出国门或将面临“碳门槛” -- (深圳商报)

 

  近日,深圳已经成为中国低碳经济首批试点城市专家指出加快建设碳减排交易体系将关系深圳乃至中国是否能够顺利转型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碳减排指标的交易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驱动力,对企业来说关注碳交易早行动早得益。碳交易机制是怎么回事,碳交易和企业、普通投资者是什么关系?目前碳交易在国际上发展情况怎样?碳交易能给企业提供哪些商机?企业需要做什么准备?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内较早从事清洁发展机制(CDM)和碳交易机制研究的资深专家,深圳国际能源与环境技术促进中心副主任余元旗博士。

  国际现行的碳交易规则源于《京都议定书》,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国际上碳交易市场的情况?

  余元旗:碳交易是指经核证的二氧化碳减排量的交易,目前在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交易市场,一是基于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础上的强制性交易,另一类是没有约束力的自愿性交易市场。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要求世界上37个工业化国家到2012年将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到1990年排放水平,即定量化明确了这些国家强制性减排指标,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减排指标分解到高排放的企业。对于有减排义务的企业而言,它既可以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来实现节能降耗达到减排目的,也可以通过《京都议定书》中设定的联合履行(JI)机制向本国或37个有减排义务的国家之间购买其他项目实施带来的减排量,或者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没有减排义务的国家购买经核证的碳减排指标(CER)以冲抵自己的减排义务。这样,就形成了国际主流强制性碳交易市场,其特点是欧盟和日本是碳减排指标主要的买家,而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是碳指标主要的卖家,欧洲气候交易所(ECX)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指标交易场所。

  另外,虽然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由于美国政府没有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美国的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响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也参与了一些自愿性减排活动,通过在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等机构购买经过VCS等标准核证的自愿性减排指标(VER),以冲抵本企业或个人的活动带来的排放量。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自愿性减排指标交易市场,但总量很小,更多的是个环保姿态。

  记者:碳交易的特点是什么?交易规模有多大?

  余元旗:碳减排指标交易不同于粮食、黄金、股票等物化或证券类产品,它是一种政策性产品,对强制碳减排交易市场其最大特点也是在联合国的主导下依据CDM规则进行交易,产品交易单位为吨等效二氧化碳(CO2e)。截至2010年9月12日,全球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UN CDM EB)登记注册的项目达到2362个,主要涉及风力发电、小水电、垃圾填埋场沼气回收与利用、水泥余热回收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的实施以及HFC23和N2O等化工类温室气体项目的毁减,其中签发的CDM项目1805个(次),累计签发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达到4.3亿吨,如果按照每吨等效二氧化碳10~35欧元的交易价,则强制性减排市场的交易额达到43~151亿欧元。根据《京都议定书》约定在2012年前需要减排总量约为200亿吨(含美国的义务)。

  国际碳交易市场超过半数碳减排指标来自中国

  记者:中国企业有参与碳交易吗?

  余元旗:当然有。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在2012年底前中国没有强制性减排义务,中国的企业通过投资项目来实现的减排量可以拿到国际市场上交易。截至2010年9月,中国企业通过由国家七部委组成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审核理事会(CHINA DNA)审批的项目达到2640个,其中有917个项目在联合国成功注册,且有260个项目获得减排指标签发和交易,中国在联合国注册项目的年减排量占整个注册项目的60.8%。

  记者:中国最早参与碳交易的企业是哪一家?深圳企业有参与吗?

  余元旗: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注册的项目是内蒙古的一个风电项目,广东梅州垃圾填埋场沼气回收与发电项目是在联合国注册的第3个中国项目,也是广东省第一个CDM项目,这个项目是由来自深圳的相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深圳能源集团的东部天然气发电厂项目、风力发电项目、深圳力赛公司的下坪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项目也积极参加了国际CDM项目。

  联合国主导碳交易原则

  记者:一个项目产生的减排指标要到碳交易市场交易,还需要经过联合注册?

  余元旗:当然。我说过碳交易整个机制都是在联合国主导下的。股票能否上市要通过发审委审核。一个项目能否成为CDM项目,能不能在欧盟碳交易市场进行碳交易,一定要通过联合国主导的一系列严格程序的审核。首先项目要获得所在国和指标购买国的批准(双边项目),然后要经过联合国指定的第三方审定机构(DOE)的审核,最后要在联合国注册,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的碳减排指标最后要经DOE核证并报联合国签发后,才能在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联合国在德国波恩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碳交易的规则、审核标准、项目注册均在该机构完成。

  记者:注册费用如何?注册困难吗?

  余元旗:就像股票上市需要成本一样,CDM项目注册所需费用也不低。如果减排量过小的项目,实际上就得不偿失,年减排量在6万吨CO2e以下的项目为小规模项目,超过6万吨属正常规模项目。随着2012年的临近,《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期减排计划目前分歧还很大,去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未就2013~2020年期间的强制减排目标达成共识,今年12月还将在墨西哥坎昆召开大会再次商议。从中国现在面临的情况看,项目在联合国注册越来越难,而中国面对的减排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国际碳减排指标价格每吨15~16欧元

  记者:据说国际碳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价格很低,有人认为碳交易机制不能很好地反映减排的成本。这样发达国家减排动力和技术研发积极性就不足。也有人认为价格波动很大,有投机过度之嫌,您怎么看?

  余元旗:碳交易机制是一种市场机制,它是鼓励积极进行减排的企业,在减排产生的社会效益基础上,还可以通过量化减排在交易中产生经济效益。从欧洲碳交易市场看,最高时碳减排指标的交易价格曾达到每吨40欧元,金融危机后跌到7~8欧元,目前大约是15~16欧元。

  我认为,价格波动主要是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政策因素。主要是人们对《京都议定书》的执行力产生怀疑,担心法不敌众;另一个原因是经济环境变化,比如金融危机对整体经济的影响。碳交易与普通投资者的关系,理论上讲中国的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参与碳减排指标的交易,但事实上,目前参与买卖交易的主要还是国外机构。

  中国自愿性减排市场呼之欲出

  记者:面对哥本哈根后的国际形势,中国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外在动力是什么?

  余元旗: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至2020年,中国将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整体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单位GDP的碳强度降低至2005年的40%~45%,此目标的决定和力度是很大的,这也是中国经济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过渡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向可持续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起到带头作用。

  深圳重视培育碳减排交易市场

  记者:深圳要建成全国低碳经济的先锋城市,我们需要什么好的思路?

  余元旗:过去30年深圳经济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及早建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它解决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必需的直接融资需求。未来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是需要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如何驱动企业走向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碳交易机制就是用市场化手段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驱动力,现在我们就需要未雨绸缪,打提前量,这一点深圳政府和有识之士已经在准备应对措施。

  记者:中国实现碳交易还需要一个过程吧?

  余元旗:现在各地的碳交易所都在等国家的大政策。究竟如何搞,这个盖子还未揭开。至少有两个大前提还不明确:首先到2012年以后,中国的碳减排将是自愿性的还是强制性的,最后还未敲定。其次,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较现在减少40%~45%,这是一种自愿性减排承诺。但这个自愿性减排承诺如何监测?如何测试认定?根据行业技术现状如何制订碳排放标准?只有确定了标准,才可能产生高出标准排放企业和低于标准排放的企业,也才可能产生碳交易的买方和卖方,而且由什么机构来负责监测和检测?还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

  记者:深圳目前可以做一些什么尝试?

  余元旗:深圳已经成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可以在自愿减排的框架下先做出一套区域性碳交易规则,试验之后再向全国推广。深圳正在计划研究用能监测体系。比如对于高能耗企业,可以先做一个行业排放标准。还需建立碳检测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碳交易是全球性的政策性产品,必需符合联合国规定的可检测、可报告、可核准即三可原则(即MRV)。中国的碳交易也必须纳入全球碳减排的体系中。只有等到碳交易一系列规则推出后,才可能进入碳交易实施阶段。

  碳足迹认证

  让产品更有竞争力

  记者:对于企业来讲碳交易能带来哪些商机?

  余元旗:从目前情况看,只要中国政策引导得力,中国很可能成为低碳经济的先锋国家。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出口已占领世界的大部市场份额。一些行动较早、对联合国清洁能源机制规则比较熟悉的企业,还是赚到了钱。目前,熟悉联合国这套规则的企业也不是很多。所以,提前关注联合国及中国在这方面的政策和信息,早做准备就可能抓住商机。另外,各类与碳交易、碳计算相关的企业机构也应运而生,其中蕴含的商机巨大。

  记者:有消息称英国的碳足迹产品认证很快就会向中国企业开放申请注册。据他介绍,凡是获得碳足迹认证的产品,在英国、欧盟、美国市场均将获承认。对出口企业来讲这是新动向。

  余元旗:随着全球重视低碳经济程度的提高,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可能将面临一种新门槛,这就是碳门槛。这有点像现在许多出口企业必须要通过的SA8000社会道德责任标准认证、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一样。这种碳足迹认证就是记载了这个产品从原料到加工生产、再到消费使用及最后回收全过程的碳排放记录,并且承诺两年以后将此碳排放记录减掉多少。

  企业获得这种认证当然竞争力会加强。在全球从高碳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早行动早得益。

Copyright © 2009-2025 Shenzhen Babaiban Commercial Management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Home Page Designed by Jiacui Design Studio